由电视剧的主题中心逻辑到叙事结构分析(3)
将“系列剧”和“连续剧”形式结合的结构,通常被称之为“系列连续剧”,这个创新的概念在王帆和邓彦的论文"系列连续剧:连续剧和系列剧的过渡与融合——从系列连续剧的叙事艺术谈起."中有详细解释。“系列连续剧”的特征和优点正如该文所言:“系列连续剧。或者叫连续系列剧。是指一种采取传统的电视剧制作、播出手法.但在叙事结构上加入系列剧结构的电视剧类型。它的整体结构通常是封闭式的,有着明显的主要人物的线形发展和连续剧式圆满结局。但它组成过程的元素却是相对独立的,可各自成篇。这种样式借鉴了美国近20年来逐渐流行的“弹性叙事系列剧”样式.既可让观众像看系列剧那样短时间内进入故事,满足弹性收视的需要。叉带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满足传统连续剧观众对于完整故事的偏好。”
事实上,“系列连续剧”这种创新、杂糅的新的电视剧结构是将“电视剧”和“电影”独有的结构特点融合一体,“连续剧”的特征保留了“电视剧”自身长度优势下故事发展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系列剧”下相对独立的“集”的单元结构又带来了“电影”紧凑、激烈的叙述特征。简而言之,“系列连续剧”中“系列剧”强调“集”自身的独立叙事表达,因而每一集都是一部“电影”,而“连续剧”的结构特征又以“季”作大的结构框架,把独立的“集”连接关系起来,使整个故事的呈现方式依旧是观众传统认知的“电视剧”的结构形式。由于叙事结构、长度以及呈现形式等不同,“电视剧”和“电影”虽然同属影像叙事作品,却形成了两种独特的叙事形式和审美艺术。关于“电视剧”和“电影”特征和差异的讨论在朱怡洁论文“浅谈电视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审美区别”中有详细的概括总结。该论文指出:“电影基本上都是一次可以看完的单个的剧本,其长度多为一两个小时,时空的转换非常紧凑,在讲故事上比电视剧来得更紧凑与集中,矛盾冲突爆发得更快,所以,在同等的时间里,电影展现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电视剧,电影艺术比电视剧艺术更富于戏剧化。”电影短时长的特性要求故事把信息量压缩,故事发展节奏快而紧凑,并在尽可能小的间隔里发生多且夸张的戏剧冲突,从而在审美效果上,给观众带来激烈、刺激的感官体验。可以说,“电影”对观众的信息灌输,采用的是一种高效、集中的刺激方式,这种形式满足了信息传递的功能性,却难免给观众带来疲惫感。相较“电影”的表达形式,“电视剧”在传递信息的方式上显然更为轻松、舒缓。正如论文概括,“电视剧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的情节安排与时空变化的随机性强,可以是短片、短剧、单片剧,也可以是中长篇的连续剧,编导的主动性更强,电视剧的创作更贴近生活,并可以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反映作出适当调整或延续。例如,原本52集的电视剧《闯关东》,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因观众的反映强烈,又再续拍40集的《闯关东前传》等等,所以,电视剧比电影艺术更接近大众,观众也有更大的主动性与随意性,大众的生活心理节奏与电视剧更趋于同步。”叙事长度和结构上的自由、随意,让电视剧在传递信息的任务中少了催促和紧迫感,故事发展、节奏也缓慢了许多。一个在电影里需要1-2小时结束的故事,改编到电视剧,就可以扩展到40分钟,50集甚至100集的长度。时间长了,故事的信息量依旧,观众接受故事更为悠闲、惬意。这也是为什么论文认为,电视剧更切合“大众的生活心理节奏。”然而,缓慢的叙事节奏会造成观众对于故事产生强烈的枯燥感和注意力的丧失,从叙事艺术的角度看,拉长变形的故事长度也不利于承载和呈现精简、优质的故事内容。
由此可见,“系列连续剧”这种创新杂合的叙事结构的出现,是大量影视化作品在叙事表达和审美艺术上经过实验、探索后的必然结果。它既满足了“电影”带给观众的紧凑和刺激感,又保留了“电视剧”叙事结构和方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电视剧采用“系列连续剧”作为其叙事结构的重要原因。
3 关于“系列连续剧”叙事结构的中外实例分析
“连续系列剧”这种叙事结构在美剧中运用广泛,家庭剧《我们这一天》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已经发展到第五季的热门高分美剧,《我们这一天》的故事线从开始就形成了以群像式人物展开的多线叙事结构,这种结构也成功地展现出复杂多样的叙事风格和人物全面立体的塑造。从整个故事结构上看,其以家庭为主题中心,划分为四条时间线下展开的多条故事线。《我们这一天》有两条主线:现实主线和过去主线。这两条主线又向上或向下延伸,产生了一个完整庞大家庭框架下,祖、父、子、孙四条时间线。简而言之,两条主线和两条对应辅助线,构成了跨度极大的时间结构。而在这四条时间线下以家庭为单位,不同家庭成员为视角,生出了更多条故事线。不仅如此,在每条时间线的内部设计,这部剧给每个主要角色都划分了三个人生阶段分别描述、解读:少年,中青年和老年,以此构建一个完整的人生闭环。所以,如果以时间为中心分析理解它,就会显得混乱且没有逻辑。可是,如果谨记这部剧以“家庭”的主题作“系统”,观众就可以逐渐理解其诸多复杂结构设计。故事线上,一个大的家庭都应该包含四代人:祖辈、父辈、子辈和孙辈。在一条时间线中,每个人的视角和故事发展,都是针对其所在“家庭”的表述和反映,同一时间里,以人数、视角的叠加对一个家庭有完整和全面的展示,这就是《我们这一天》故事线的逻辑。而时间线上,每个人在不同时间和年龄,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都不同。为了展示“家庭”在一个特定人生里,不断变换的意义和理解,这就是时间线的逻辑。时间线和故事线,都是围绕一个“家庭”的主题延伸出的,所以彼此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关联和重合度,清晰、完整。这部剧中,每一或几集讲述的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却始终保证了人物和故事的关联性和延续性。正是因为该剧的时间线并不唯一,更展示出了以集和季为单位的“主题”在“连续系列剧”中的连贯剧情和人物关系的重要性。具体到“主题”,以《我们这一天》为例,其大主题是“家庭”这个宽泛概念。在这个主题下,有的集讨论家庭与事业的取舍,有的聚焦一个家庭里以血缘与后天建立亲情(领养)作枢纽的关联和区别,有的探索家庭中父子的传承与延伸。虽然每集的主题都在“家庭”的讨论范围内,却也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和角度。由此可见,以“系列连续剧”为基本形式的“美剧”,其大到季,小到集的结构中心,都是预设的特定“主题”。以“主题”整合故事结构,就不会由于叙事手法和方式变换而弄乱逻辑中心,反而在根源上,就建立了一个完整深刻、难以破碎的“系统”。总结而言,“连续系列剧”要求电视剧以其内在的“主题”和“人物”为中心逻辑,而非简单直接的线性故事情节发展。
文章来源:《电站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dzxtgczz.cn/qikandaodu/2021/0728/563.html